糖心vlog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鱼山岛,舟山群岛中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岛,却在近五年时间里聚焦了世界目光。
五年前,鱼山岛原住居民仅千户有余。五年间,这里整岛搬迁,一座座大型石油炼化设施拔地而起;龙门吊和活动板房亦整齐排列在小岛沿岸;上万人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俨然一副“超级工厂”的模样。而让鱼山岛走到世界聚光灯下的项目,正是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浙石化”)投资建设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去年十月,笔者曾驱车沿鱼山大桥登上鱼山岛。一座大型石油炼化基地随之映入眼帘。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规划总面积为41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其中,一、二期为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730亿元。基地项目自开工以来,前后共投入各类设备万余台;2019年项目进入建设高峰期时,鱼山岛上的施工人数更一度达到6万人。截至2019年12月底,一期项目已全面投产。2020年创产值748亿元,占舟山2020年工业总产值的近50%。
随着基地二期项目紧张开展,上万台工程起重设备“穿梭”其中,并在现场指挥下,将各项目炼化灌、钢结构稳步吊装就位。涉及的履带吊、汽车吊最大起重量在25吨到3200吨之间。笔者现场了解到,二期石油炼化项目的主要承建单位包括中石化宁波公司、中石化五公司、浙江安装以及福建安装等,配套设施承建单位包括中国能建浙江火电、中交三航局等。
截至2020年6月,二期项目桩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全面铺开;并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二期化工装置,12月底全面投产。
2015年6月,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正式启动。一年后,鱼山岛上,一声开山爆破的巨响正式拉开了基地建设的序幕。
“你们的建设项目给市场一剂‘稳定剂’。”2018年9月27日,在浙考察的李克强总理改变既定路线,登上鱼山岛,并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糖心vlog。他在现场承诺:“我们还会出台更多政策,给民营企业更加良好稳定的市场预期。”
从2014年起,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都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规划、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支持。
浙石化曾公开表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是国内第一个按照4000万吨/年炼油一次性统筹规划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单体产业项目。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单一基地产能超过4000万吨的炼厂只有3个,单一基地产能超过3000万吨的炼厂全球仅有5个,超过2000万吨的炼厂全球有31个。而我国目前已拥有3个产能达到2000万吨级以上的炼厂。其中,处理能力最高的炼厂为镇海炼化,产能为2300万吨。
按照规划,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将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工艺路线和技术装备,生产国VI汽柴油、航煤、PX、高端聚烯烃等20多种石化产品;并将在未来重点发展与现代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配套的石化新领域,以建设形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史诗级”是整个石化行业对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赞誉。那么,如此大规模的项目为何会选址鱼山岛呢?
笔者从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相关项目负责人处了解到,鱼山岛周围有着良好的深水区,适合配套建设码头,大型的油轮也可直接靠岸装卸。“而且鱼山岛远离人口聚集的陆地,这对于危险性系数较高的炼化项目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地理位置优越令鱼山岛成为了基地的最佳选址。”上述负责人提到,长期以来,石化原料短缺制约着浙江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这也促使从中央到浙江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进而推动了鱼山岛的快速崛起。
2014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始探索大型石化基地建设新思路。同年,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亲自过问并推动了这一项目尽早落地。次年2月,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在舟山鱼山岛及其周边区域开展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规划布局;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舟山绿色石化基地。2017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浙江)自贸区总体方案,支持基地以原油精炼为基础产品,以乙烯、芳烃等高端产品为特色,完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并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集群。
在一系列政策营造的良好环境下,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加速推进。2019年底,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520万吨/年芳烃等项目全面投产。从基地谋划到主体项目投产,前后仅用四年多时间。
“十年任务四年完成”亦被外界誉为“鱼山速度”。
一座大型石油化工基地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电力、供水、热动力等配套设施的跟进建设。一期项目去年投产以来,已累计加工原油2000万吨以上。在此期间,二期项目建设紧张进行。如此大体量的用电、用水规模,对基地的动力、电力等配套设施提出了全新要求。
浙江火电承建了基地动力中心配套项目工程(下称“动力中心”)。该项目为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基础配套设施,主要为各工艺装置提供稳定的热动力、电力和除盐水保障。
“一期项目新建了7座670t/h高温煤粉锅炉、2台CC50双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3台CB45抽汽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以及1座公用工程区域变电站和1座公用工程闭式循环水场等。”
建设中的动力中心
中国能建浙江火电舟山绿色石化项目总工蔡峰峰介绍,自动力中心一期开建以来,浙江火电已投入近百台工程机械设备,前后参与项目建设的施工人员更是多达2000人。
“目前动力中心一期已投入运营,二期工程正有序建设中。”根据动力中心规划方案,一期和二期的14台锅炉皆按照“6用1备”运行方式设计,并同步建设有脱硫、脱硝、煤场等辅助设施,“这些辅助设施保证了各机组环保排放达到燃机电厂的排放标准。”
笔者当时在现场看到,动力中心二期工程的第一座高温煤粉锅炉(8#)已建成。此前参与该锅炉吊装的D1400型号塔机已被运至13#与14#锅炉之间重新安装,并将主要负责13#和14#锅炉的吊装工作。
除鱼山岛本岛的电力保障外,相关电力配套设施还包括舟山本岛至鱼山规划建设的220千伏三回路工程。该工程在去年正式启动。此前,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建设一直由220千伏双回输电线路供电。面对如此大规模用电工程,原有的双回线路已接近满负荷运行。
2020年6月,第三回输电线路成功送电。至此,舟山至鱼山绿色石化基地供电网络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为基地项目一期全面正常运行提供了强劲的电力支撑。
据了解,第三回输电线路始于舟山洛迦变,止于鱼山龙峙变,线路全长46.7公里,分为本岛架空段、海域段和鱼山岛路上段。其中,工程新建海缆路19.4公里,陆缆3.5公里。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官方介绍,鱼山第三回路三条海缆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海缆施工船“启帆9号”,为海缆敷设提供了可靠的装备支撑。
2018年12月31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连接外界的唯一陆上交通干道——鱼山大桥建成通车。
面对四面环海的闭塞环境,曾几何时,这座石化“超级工厂”上的建设施工人员往返鱼山、岱山还需乘坐数十分钟的轮渡。宁波镇海腾跃起重运输有限公司(下称“镇海腾跃”)参与了基地一期、二期项目建设,该公司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负责人乔二晴回忆道:“当时参建一期项目的所有起重设备都必须走水路‘登岛’。”
建设中的鱼山大桥
因此,陆上交通动脉何时打通,成了早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快速前进的“咽喉”所在。
而随着2018年鱼山大桥的建成通车,基地的通勤压力亦得到大幅缓减。笔者了解到,鱼山大桥是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的支线工程,始于岱山县双合村后沙洋山嘴,路线沿西北方向延伸至海里,终点与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内规划道路相接,全长8.815公里。
据悉,在鱼山大桥建设过程中,因周边海洋环境较为复杂,导致大桥的有效建设时间变得十分紧张。为此,投建方浙江交通投资集团采用基于新型桥梁工业化理念的快速施工技术,对建设管理、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保质的前提下,仅用27个月便完成了建设任务。
现如今,在鱼山东南面的舟山本岛上,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的主线工程——舟岱跨海大桥正不断朝着岱山县方向延伸。2020年以来,舟岱跨海大桥建设频频传来好消息,1月,南通航孔桥NT3主塔顺利封顶;3月,岑港互通高架168片T梁完成架设;6月,北通航孔桥顺利合龙,等等。
按照规划,舟岱跨海大桥预计在2021年底建成通车。届时,鱼山岛、岱山岛将与舟山本岛相连,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对外交通运输环境也将得到全面优化。
2017年6月,宁波舟山港外钓30万吨级油品公共码头(下称“外钓公共码头”)正式获批。这一批文对于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而言,无疑是十分重磅的。
笔者了解到,外钓公共码头工程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期原油接卸的配套码头,布置于舟山市定海区外钓岛北侧。该工程总投资达4.2亿元,由中交三航局宁波分公司承建。码头新建有30万吨级原油泊位1座,泊位总长44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为1385万吨。
据介绍,施工伊始,项目组面临“赶工期”的压力,但由于当地水域受限,现场无法安排2艘打桩船同时沉桩作业,且工程钢管桩沉桩设计扭角大、数量多,打桩船需重新频繁抛锚,沉桩施工遇到困难。
对此,项目部与设计人员及时沟通,对沉桩扭角进行优化,进而减少了船机抛锚次数;并催促分公司预制厂加班加点制作钢管桩,满足现场供桩要求。同时,项目部增加沉桩施工作业班组,在确保照明、保暖及安全工作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施工时间,等等。
多措并举下,项目组加快了桩基施工进度,快速形成了工作面。并于2018年3月底完成水工主体结构;6月底实现项目交工。2019年2月,外钓公共码头通过由杭州海关等多个省级部门组成的联合验收组验收,后正式对外启用。
在外钓公共码头启用后4个月,同样由中交三航局宁波分公司承建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配套项目——浙石化多用途、干散货码头工程通过交工验收。据介绍,多用途码头施工提前了3个月完工,干散货码头仅用9个月便完成施工并交付。
与外钓公共码头不同,浙石化多用途、干散货码头在鱼山本岛修建。其中,多用途码头主要新建一座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及附属工程,承担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建设期间,原材料进场和投入运营后产成品的出运,项目建设工期为300天。干散货码头则由卸船码头、焦渣出灰码头、引桥等组成,项目建设工期为360天。
笔者了解到,在多用途码头项目组进场时,施工区域周边正进行吹砂作业,加之停泊的吹砂船、运砂船较多,造成了严重的海上交叉作业,对船机进点造成一定困难。后经多方协调,项目组得以延长吹砂管线,以避开码头施工海域,同时也让打桩船能够及时进点。
随后,项目组紧紧围绕水上沉桩关键线路及工期要求,反复验算,科学合理安排沉桩施工,最终提前11天完成沉桩任务。
“之后,项目组根据每次低潮位4小时的有效作业时间,增加模板配置和作业人员,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下横梁施工,为后续预制纵梁安装,以及上横梁钢筋、模板施工提供作业面。”中交三航局方面称,最终,790个现浇桩帽提前12天浇筑完成,1782件预制构件安装提前1个月完成,主体完工比合同工期提前近3个月。
外钓公共码头
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二期项目中,2000台工程起重设备正紧张作业。从鱼山岛观景平台眺望,大量履带吊、汽车吊在二期项目建设中忙碌。
中核机械3200吨履带吊
在参建基地二期项目的众多工程起重设备中,中核机械提供的3200吨履带吊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笔者现场了解到,中核机械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二期项目中主要承担二标段大件设备的吊装方案编制、起重机提供与操作、吊索具提供与连接、吊装组织与施工等工作。
2019年12月,中核机械3200吨履带吊在二期项目上完成首吊,顺利将2号乙烯装置预脱甲烷塔吊装就位。该预脱甲烷塔设备高度达到72.15米,吊装重量为974吨。糖心vlog在线观看
动力中心工作中的塔机
中核机械针对此次吊装,采用了“3200吨履带吊主吊,溜尾起重机抬尾递送”的吊装方法。两台起重机将预脱甲烷塔缓缓抬起后,主吊机缓慢向溜尾吊机变幅,以减少溜尾吊机的行走距离;并根据溜尾吊机对地压力和地基的承载能力精确计算,采用“厚钢板替换常用路基箱倒运铺设”的方案,从而不用倒路基箱便可将设备旋转立直。
最终,中核机械项目组仅用50分钟便将预脱甲烷塔由水平状态吊至垂直状态。除2号乙烯装置预脱甲烷塔吊装外,中核机械3200吨履带吊还参与了二期项目直径13.2米、重量1674吨、总高度64米的乙烯装置急冷油塔等大型钢构的吊装就位任务。
镇海腾跃在二期项目中投入了80余台起重量在20吨至500吨之间的汽车吊和履带吊。此前在一期项目中,镇海腾跃已投入60余台设备。
“我们在二期项目中主要负责芳烃、硫磺等设施的吊装任务。其中,硫磺装置的基本结构已成型。”乔二晴介绍,腾跃起重在硫磺装置项目中投入20余台设备,包括一台250吨履带吊和一台400吨履带吊,主要负责60吨炼化罐和80吨脱硫塔的吊装任务。
除大量工程起重机械外,在动力中心项目二期施工现场,还矗立着9台塔式起重机。浙江火电舟山绿色石化项目现场调度主管郑斌介绍,相较民建施工,动力中心的7台锅炉单体吊载重量更重、体积更大,对塔机的起重性能、就位精准性以及设备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由于项目周围无附墙,导致塔机施工难以附着,需完全依靠塔机自身独立高度完成作业,这也成为项目施工的一大难题。
“并且,项目地处东部岛屿,常年面临台风侵袭和海水侵蚀,因而施工设备还需具备更高标准的防台风、防腐蚀性能。”在综合考察产品性能之后,浙江火电最终选择了D1400-84和D1100-63等型号塔式起重机承建动力中心的锅炉吊运工作。
浙江火电项目管理部副主任程建棠表示:“D1400-84塔机最大起重量为84吨,起重性能强,并且具有蚁速就位功能,与项目中单体吊载重、就位精准度高的要求完美契合;并且,该塔独立高度达到80米,不需要附着即可完成项目吊装。同时,这两款塔式起重机臂长达70米以上,每台设备可覆盖1到2台锅炉的安装,解决了设备多次转场的难题。”
大量工程起重设备紧张施工中
另外,笔者注意到,浙江火电还投入了3台起重量为50吨的履带吊,辅助完成现场锅炉外部钢结构的模块化拼装。蔡峰峰解释:“现阶段国内大型石化项目基本都采用地面模块化拼装,然后再进行整体吊装,尽量不将工作放在高空危险的地方。”而这样的模块化施工在整个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随处可见。乔二晴也表示,腾跃起重提供的一批小型履带吊车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完成部分炼化设施的地面拼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舟山绿色石化项目施工方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基地各项目施工人员复工复建。去年下半年,每天会有诸多外地客商驱车登岛,对基地相关项目建设进行实地考察。而这座超级工厂在未来不仅仅会成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同时,各大型炼化设施吊装技术方案的制定、大型码头的配套建设等,也将为我国的超大型石化基地建设积累更宝贵的经验。
家人们喜欢小建可加关注哦!更多行业优质内容定期分享,让我们共同挖掘工程机械深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