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糖心vlog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1)成排布置的泵应按防火要求、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分组布置;泵露天、半露天布置时;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宜集中布置;与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之间应有不小于4.5m的防火间距;与液体烃泵之间应有不小于7.5m的防火间距;
(2)泵成排布置时,宜将泵端出。人口中心线对齐,或将泵端基础边线对齐;
(3)泵双排布置时,宜将两排泵的动力端相对,在中间留出检修通道;
(4)泵布置在主管廊下方或外侧时,泵区通道的最小净宽为2m,最小净高为3m,泵端前面操作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5)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或外侧时,不论是单排或双排,泵和驱动机的中心线宜与管廊走向垂直;
(6)泵布置在室内时,两排泵净距不应小于2m。泵端或泵侧与墙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操作、检修要求且不宜小于lm;
(7)除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小型泵外,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7m;
(8)泵的基础面宜高出地面200mm。最小不得小于100mm;在泵吸入口前安装过滤器时,泵基础高度应考虑过滤器能方便清洗和拆装;
(9)立式泵布置在主管廊下方或构架下方时,其上方应留出泵体安装和检修所需的空间;
(10)输送极度危害物质(如丙烯?氢氰酸等)的泵房与其他泵房应分隔设置;
(11)消防水泵房应设双动力源;
(12)公用备用泵宜布置在相应泵的中间位置;
(13)泵的布置应考虑管道柔性设计要求。
压缩机
(1)压缩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
(2)压缩机宜布置在被抽吸的设备附近,其附属设备宜靠近机组布置;
(3)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与明火设备、非防爆的电气设备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 zha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28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的规定;
宜露天布置或半敞开布置。在寒冷或多风沙地区可布置在厂房内;
单机驱动功率等于或大于150kw的甲类气体压缩机厂房,不宜与其他甲、乙、丙类房间共用一幢建筑物;压缩机的上方,不得布置甲、乙、丙类液体设备,但自用的高位润滑油箱不受此限。
(4)单层布置的压缩机,当基础较高时,宜按需要设置操作平台;当附属设备较多时,宜两层布置。
压缩机的安装高度,应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进出口都在底部的压缩机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l)进出口连接管道与地面的净空要求 ;
(2)进出口连接管道与管廊上管道的连接高度要求;
(3)吸入管道上过滤器的安装高度与尺寸的要求;
(4)为了减少振动应降低往复式压缩机的安装高度。
(1)控制室、变配电室宜设在建筑物的底层,若生产需要或受其他条件限制时,可将控制室、变配电室布置在第二层或更高层;
(2)在可能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的装置内,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的室内地面,应至少比室外地坪高0.6m;
(3)控制室朝向具有火灾危险性的设备侧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非燃烧材料实体墙;
(4)控制室或化验室的室内,不得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在线分析一次仪表。当上述仪表安装在控制室、化验室的相邻房间时,中间隔墙应为防火墙。
进行设备布置时,应根据施工、维护、操作和消防的需要,综合考虑设置必要的通道和场地。在装置内部,应用道路将装置分隔成占地面积不大于10000m2的设备、建筑物区。当合成纤维装置的酯化聚合、抽丝与后加工厂房的占地面积大于 10000m2时,应在其两侧设置通道。装置内主要车行通道,应与工厂道路衔接。
(l)装置消防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当装置宽度大于60m时,应在装置内设贯通式消防通道;糖心vlog
· 装置宽度小于或等于60m、且装置外两侧有消防通道时,可不设贯通式消防通道。装置内的不贯通式道路应设有回车场地。
· 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道路路肩上管架与路面边缘净距不应小于lm,路面内线转弯半径不宜小于7m,路面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m。
(2)检修通道应满足机动检修用机具对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和承受荷载的要求、并能通向设备检修的吊装孔。
(3)装置内主要车行通道、消防通道、检修通道应合并设置。
(4)操作通道,应根据生产操作、巡回检查、小型维修等的频繁程度和操作点的分布决定。
管道
(1)应满足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布置应从塔顶部到塔底部自上而下进行规划,并且应首先考虑塔顶管道和大直径的管道的位置和自流管道的走向,再布置压力管道和一般管道,最后考虑塔底管道和小直径管道;
(3)应考虑方便操作、维修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糖心vlog入口
(4)每一条管道按照它的起止点都应尽可能短,但必须满足管道柔性的要求;
(5)每一条管道应尽量沿塔体布置,并且注意有一个“好的外观”:
· 有两种情况可考虑:一是每一条管道分别布置;二是按管道成组布置(这种方式加管道的集中荷载较大时,应取得设备设计人员的同意);
在管道侧沿塔外壁呈同心圆布置,或沿塔外壁呈切线布置。
(1)塔顶管道一般有塔顶油气、放空和安全阀出口管道。塔顶放空管道一般安装在塔顶油气管道最高处的水平管段的顶部,并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
(2)塔顶油气管道内的介质一般为气相,管径较大,管道尽可能短,要“步步低”,不宜出现袋形管,且具有一定的柔性;
(3)每一根沿塔管道,需在上部设承重支架,并在适当位置设导向支架,以免管嘴受力过大;
(4)分馏塔顶油气管道一般不隔热,只防烫;如该管道至多台冷换设备,为避免偏流, 应对称布置;
(5)塔顶为两级冷凝时,其管道布置应使冷凝液逐级自流,油气总管与冷凝路入口支管应对称布置,使流量均匀;
(6)当塔顶压力用热旁路控制时,热套路管应保温,尽最短,其调节阀应安装在回流罐”上部,且管道不得出现“袋形”,以避免积液;
(7)减压塔顶油气管道与塔开口直接焊接而不采用法兰连接,以减少泄漏。
(l)塔体侧面管道一般有回流、进料、侧线抽出、汽提蒸汽、重沸器入口和返回管道等,为使阀门关闭后无积液,上述管道上的阀门宜直接与塔体管口直接相接,进(出)料管道在同一角度有两个以上的进(出)料开口时,管道应考虑一定的柔性;
(2)分馏塔侧线到汽提塔的管道上如有调节阀其安装位置应靠近汽提塔.以保证调节同前有一段液住.其液柱的高度应满足工艺的要求。
(1)塔底的操作温度一般较高,因此在布置塔底管道时,其柔性应满足有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尤其是塔底抽出管道和泵相连时,管道应短且少拐弯,又需有足够的柔性以减少泵嘴受力。
塔底抽出线应引至塔裙或底座外,塔裙内严禁设置法兰成仪表接头等管件。塔底到塔底泵的抽出管道在水平管段上不得有“袋形”,应是“步步低”,以免塔底泵产生汽蚀现象,抽出管上的隔断阀应尽最靠近塔体,并便于操作。
(2)除非是辅助重沸器,或者是两个以上并联的重沸器同时操作,而且要求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其热负荷,塔底到重沸器的管道一般不宜设阀门。
塔底釜式重佛器带有离心泵时,重沸器的标高应满足离心泵所需要的有效汽蚀余量,同时使塔底液面与重沸器液面的高差所形成的静压头足以克服降液管、重沸器和升气管的压力损失。因此,管道的布置应在满足柔性要求的同时,管道应短,弯头应少。
(1)塔的人孔应设在塔的操作区内,进、出塔比较方便、安全、合理的地方,并宜设在同一方位上。
(2)设置人孔的部位必须注意塔的内部构件,一般应设在塔板上方的鼓泡区,不得设在塔的降液管或受液槽区域内;
(3)塔体上的人孔(或手孔),一般每3-8层塔板布置一个;
(4)人孔中心距平台面的高度一般为600mm至1000mm之间,最适宜高度为750mm;
(5)一座塔上的人孔宜布置在同一垂直线上,使其整齐美观。
(1)塔的管口方位应满足塔内件工作原理及结构的要求,设计时应注意设备内件整体结构与管口的相对方位;塔顶气相开口布置在塔顶头盖中部;塔的回流开口,一般布置在塔板上方的管道侧;气相进料开口在塔板上方,与降液管平行;气液混相进料开口在塔板上方,并设分配管;汽提蒸汽开口在汽提塔板下方,并加气体分配管。
侧线产品抽出口在降液管下方的公弧范围内,宜设抽出斗,对于中间降液管的双溢流塔板,其抽出口可布置在该处任意角度,设抽出斗;塔底抽出口设在塔底头盖的中部,并设防涡流板,抽出口应延伸到塔的裙座外。
(2)对于有塔板的塔,人孔宜布置在与塔板溢流堰平行的塔直径上,条件不允许时可以不平行,但人孔与溢流堰在水平方向的净距应不大于50mm。
(3)人孔吊装的方位,与梯子的设置应统一布置,在事故时,人盖顺利关闭的方向与人疏散的方向应一致。
(4)液位计接口可通过根部阀与液位计直接连接,也可通过根部阀与液位计连通管相接。不得把液位计接口布置在进料口的对面60°角的范围内,除非进料口有内挡板保护。与塔直连的外浮筒式液位控制接管应加挡板。液位计、液位控制浮筒、报警等装置常位于塔平台内或局部平台端部,以便于维修。
(5)压力计接口应布置在塔的气相区内,使压力计读数不受液位压头的影响。
(6)取样口和测温口的布置,气相取样口和测温口应避开塔板降液槽的气相区,液相取样口和测温口应设在降液管区域的塔板持液层内;对于易结晶的液相取样管应被向塔板。
(7)塔顶部吊柱的定位应使旋转时可达到平台外起吊点上方,以及平台所有人孔的位置。
除表示工艺及公用介质管口外,还应该表示:
(1)仪表接管的方位,包括温度、压力、液位;
(2)人孔、手孔和吊柱的方位,裙座排气孔的方位;
(3)设备地脚螺栓孔的方位或支耳的方位;
(4)吊耳、接地板和铭牌的方位;
(5)内部爬梯、裙座底部加强支撑的方位。
从该容器所需连接的管道中找出对柔性计算最重要的(难度或要求最高的)一根管道,例如补偿量大,管径大的管道,作为决定支座型式的依据。固定侧支座位置应有利于该管道的柔性计算。